互联网的「毕业潮」

互联网的「毕业潮」

Scroll Down

不得不说,最近互联网的毕业潮,确实出圈了。

就连一向对互联网毫不关心的朋友,听到消息后,都纷纷跑来问我咋回事。

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传言,互联网的裁员潮愈演愈烈,似乎要准备掀起一场腥风血雨。

互联网的寒冬,是真的要了吗?

前段时间先是阿里、腾讯大厂们的裁员消息纷纷被送上热搜。

而紧随其后加入裁员大队伍的京东和B站,将裁员美其名曰为“毕业”,引起了众多互联网打工人的热议。

毕业即失业,好家伙,这波操作让我重新定义了“毕业”二字。不愧是互联网公司,在裁员上也不忘整活。
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这就是说话艺术吗?

脉脉上更有网友爆料,有赞裁员达70%,工牌塞满一箱子、半层楼的人空了。

其实早在春节前爱奇艺、快手、滴滴也先后传出裁员传闻。其中爱奇艺、滴滴被传大幅大裁员,比例达到20%。

互联网裁员年年有,但今年有点多。

最直观的原因,从财报上来看,互联网大厂的不同程度的收缩。

阿里 2021年 Q4 营收同比增长10%,创下上市以来最低单季度增速,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75%。腾讯去年全年的业绩仅仅增长了1%,是近十年来增速最低的一年。裁员最凶的京东,去年 Q4 就亏损 52 亿元,由盈转亏,而全年净亏损为36亿元。

从宏观层面来看,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,再加上受疫情的影响,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其他行业,肯定会受到直接的影响。

身处在流量的时代,互联网皆以流量为王著称。从20多年前发展到现在,可谓是一路高歌,突飞猛进。而现在遭遇到经济下行,用户消费滞涨的大环境下,流量的红利再也不足以撑起他们的勃勃雄心。

在外行人的眼中,互联网企业似乎都是很赚钱的,是一块香饽饽。甚至有很多人都想投身转向互联网创业。但是其实真正赚钱的互联网公司,也就只有在头部的那么几家。

年年的亏损,但经过包装之后又不断吸引更多投资人和消费者。

然而这一次,这个坑终究还是掩盖不住,投资人和消费者不再为其埋单。

此时,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,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来。只要能够活下来,就有任何反转的机会。而最有效的方式,就是缩减规模,降低人力成本。

裁员,则是降本其中的一个手段。

大厂里面有很多业务线,也有很多部门。很多大厂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,抢占流量,都会尝试涉足不同的领域。就像阿里做社交,腾讯做电商,而这次京东旗下的裁员最多的京喜,则是做社区团购的。

新的业务线基本都是赔钱的,没有任何的盈利支撑,全都靠核心赚钱的业务养活。而一个公司的核心业务就那么几个,而面对越来越多烧钱的新业务,就算再怎么赚钱的核心业务也有吃不消的时候。再加上国家最近出台和强化反垄断政策,各大厂核心业务的竞争也逐步扩大,不再像以前一家独大的,甚至可以为所欲为的操控市场。

所以,他们第一个下手的就是干掉赔钱的业务线。

这里我建议是,在找工作的时候,希望大家最好选择核心业务线上的岗位,除非公司倒闭了,否则裁员的基本不会到轮你。

面对这一轮大裁员的浪潮,相信很多互联网打工人都已经瑟瑟发抖。

目前互联网的大环境,对比于以前来说,确实是糟糕很多。以往经常在评论区看到,每年互联网的校招薪资都会登上热搜,年薪30w、40w都已司空见惯,年薪百万的互联网人更是经常晒工资单。

而现在,一下子裁了这么多人,这么多的人力流动到市场,那必定会造成后续面试岗位的竞争压力。平时 996 都够卷了,现在面试一个岗位竞争还得比以前更加激烈更加激烈,想想确实是够惨的。

但我个人觉得,换个角度来思考的话,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
互联网从20年前起一路高速发展,见证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崛起。但任何事情的发展,都不可能一路顺风。只有经历过跌宕起伏,才会更经得起考验,后续的路才会走得更加稳健。

越是在这种艰难的时刻,我们就越是要稳住心态。因为我始终坚信,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被时代抛弃的。

对于已经「毕业」的打工人来说,不必过于焦虑。市场的存量需求还是很大的,虽然说裁员多,但你可以上去招聘网站看看,会发现很多公司也有非常多的招聘岗位。当然可能有些待遇或者福利的,不如以前好一些。

但我觉得,如果你目前是没有家庭压力或者经济压力的话,可以准备充足,蓄势待发,找一个喜欢或合适的。但如果是有房贷、家庭之类的经济压力,那在选择前最好还是提前留意一下公司和行业的发展,避免下一波的裁员。

至于未「毕业」的同学,你们是幸运的,但同时仍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,保持竞争力。从行业的角度去思考,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,提高自己的硬实力,做好两手准备。至少当你被「毕业」的时候,还有选择的底气。

也许你此时正挣扎在裁员大浪潮之中,但希望你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。

因为我相信,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可期的。